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,第七季《大國工匠?匠心報國》選取中國高端制造業中的頂級工匠,報道他們“匠心筑夢”的精湛技藝,展現他們執著堅守的家國情懷。從他們身上,既能看到“專注篤定、追求卓越、精益求精、至善”的工匠精神,也能了解一批我國正在發展的前沿高新技術。
“大國工匠”是最美的新時代奮斗者,是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中“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”宏大主題的集中體現和傳承者。


劉云清:我是在濟南鐵路機械學校時期92級機設專業28班的學生。畢業后進入中車戚墅堰所,成為一名機修鉗工。到1999年,公司開始使用數控機床時,他已經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。
“設備名醫”、“技改大王”,在中車戚墅堰所,這些詞都是用來形容首席技師劉云清的。從業二十二年,劉云清獲得了17項專利,自主研發了200多套設備,自主設計的數控珩磨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4月29日央視《新聞聯播》
愛拼才(cai)會贏(ying)
劉(liu)云清:超越(yue)自(zi)己(ji) 拼搏筑夢

劉云清一直有一個(ge)夢想:設計建造更多(duo)(duo)自(zi)動化、智能(neng)化的生產(chan)線,為客戶(hu)定制(zhi)最適合的系統解決方案,幫助更多(duo)(duo)企(qi)業生產(chan)出高鐵品質的產(chan)品,打響中國“智能(neng)制(zhi)造”的民族品牌。
1996年,從鐵路學校畢業的劉云清進入中車戚墅堰所,成為一名機修鉗工。到1999年,公司開始使用數控機床時,他已經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。
在2012年,價值1.3億元的進口高鐵制動設備一次鍛壓成型機出現故障,廠家的維修組嘗試多次都找不到故障原因。
面對這個五層樓(lou)高的(de)大家(jia)伙,他(ta)采取(qu)倒推、改造電路等多種方(fang)式(shi)進行排查(cha)。終于把這個預計要兩(liang)個月才能解(jie)決的(de)問題,用一(yi)天時間解(jie)決了。
2015年至今,劉云清帶領團隊進行了20多項重點攻關項目,取得科技成果35項,并為企業培養了20多名數控設備維修人才。
戚墅堰所董事(shi)長、黨委書(shu)記(ji)王洪年

2015年(nian)(nian),中車戚(qi)墅堰所成立(li)了勞模創新(xin)工作室,每(mei)年(nian)(nian)投入上千(qian)萬的資金(jin)用于(yu)研發和市場(chang)拓展。
4月29日新華視頻
22年(nian)始終(zhong)如初的刻(ke)苦鉆研
成(cheng)就“設備(bei)名醫(yi)”

劉云清講述與時間賽跑搶5000萬訂單的難忘經歷
4月29日江蘇衛視《江蘇新時空》
致敬?堅守實業的(de)創新力量

劉云(yun)清首次(ci)講述在轟鳴的車(che)間里通過聽聲音(yin)識別(bie)設備問題的“絕技(ji)”讓德國人驚嘆。